本篇论述用人唯贤,举贤唯用。主张排除选贤干扰。提出了“实当其名,名当其实”的举贤之道。
19、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能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资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但又收不到实效,社会反而更加混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说:选拔出贤能但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无用贤的实效!
文王说:产生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说:其过失在于君主好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说:为什么呢?
太公说: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众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说:怎样举贤呢?
太公说: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