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网(KXUE.com) | 古诗词
《孙膑兵法·奇正》全文欣赏
孙膑兵法·奇正 作者:孙膑

   奇正是古代军事上常用的术语。奇和正相对。正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指特殊的、变化的。

  本篇阐述奇正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奇正的原则以克敌制胜。

  奇正(1)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2)是也。代兴代废(3),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4)是也。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5)是也。

  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6)。有名之徒,莫不可胜(7)。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8),故其胜不屈(9)。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10)。

  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11)。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12)。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13)。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14)。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15)。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16)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17)。奇正无穷,分也。

  分之以奇数(18),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足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19),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

  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20)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賁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21)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22);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四百八十七(1)此是篇题,单独写在一简上。

  (2)此处所缺二字疑是“日月”或“阴阳”。

  (3)代,更替。

  (4)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胜,指五行相克,如水胜火。

  (5)万生,各种生物。

  (6)有形体的事物,没有不可命名的。

  (7)有名称的事物,没有不可制服的。

  (8)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意谓用一物的特性克制另一物,以此驾驭万物。

  (9)屈,穷荆

  (10)有形之物没有不可制服的,问题是不知道用什么去制服它。《孙子·虚实》说:“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可参考。

  (11)敝,荆意谓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现象和天地共始终而无穷无荆(12)楚和越都盛产竹。古人在竹简上写字。此句意谓万物相胜的现象是写不完的。

  (13)犹言皆以其胜相胜者也。

  (14)以一种事物去制胜万物,是不可能的。

  (15)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用来制胜的原则是一样的,但用来制胜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

  (16)错,同措,措置。错胜,犹言制胜。

  (17)以上两句意谓:用有形对付有形,是正;用无形制服有形,是奇。

  (18)《孙子·势》:“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梅尧臣注:“部伍奇正之分数,各有所统”,可参考。

  (19)节,骨节。意谓身上一处有病痛,全身就都不听使唤。

  (20)然,借为蹨(nian捻),践踏。

  (21)益,增。指增加兵力。

  (22)《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原文]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玉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件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仍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下旋睡,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 译文]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演进的道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朝代的兴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变化交替一般,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有胜过别人、能取胜的一面,也有不如别人,不能取胜的一面,就如同金、木、水、火、上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都是一样。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条件具备而有余的,也有条件不足的情形,形势发展变化就是如此。因此,只要是有阵形显露的军队,就没有不能识别的;而只要是能识别的军队,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所以,圣人会运用万物的长处去制胜万物,而且能不断取胜。用兵作战的人,是靠阵形相互取胜的。阵形没有不能战胜的,只是有人不知道用以战胜的阵形而已。以阵形取胜的变化,就如同天和地相互遮蔽一样是永无穷尽的。以阵形取胜的办法,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也是写不完的。阵形是用其长处去取胜的。用一种阵形的长处去胜过万种阵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可以给阵形规定一定的式样,但是取胜的阵形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善于用兵作战的人,了解敌军的长处,就能知道敌军的短处;了解敌军不足的方面,就能知道敌军优胜的方面,这种人预见胜利,就如同预见日月升降一样准确容易,这种人取胜的措施,就如同用水灭火一样有效。用阵形对阵形,是常规战法叫做“正”;不用固定的阵形去对付固定的阵形,是非常规战法,叫做“奇”。“奇”和“正”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酌情运用,掌握分寸。要按照出奇制胜的原理,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去制约敌军。..分析掌握敌情清楚准确,就去有相应的取胜阵形,阵形确定自然就会有阵名了。..用和敌军相同的阵形是不能取胜的,所以必须以变异的阵形出奇制胜,由于这个原因,以静制动是出奇,以逸待劳是出奇,以饱对饥是出奇,以安定对动乱是出奇,以多对少是出奇,暴露的行动是正,隐蔽的行动是奇。出其不意而又不被敌军发觉,就能取胜。所以说,奇招层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断取胜。人的一个关节痛,其他所有关节便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为所有的关节都属于同一个身体。前锋失败了,后队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是同一阵形。所以说,作战的态势,要大阵..小阵..后卫不追逐超越前锋,前锋不能阻挡后卫部队。前进要有道路可以出去,后退要有道路可以进入。赏和罚都没有实行,而众军却肯听令,这是由于这些命令是众军能够执行的。悬出高赏低罚,而众军却不听令,这是由于命令是众军无法执行的。要让众军处在不利的形势下,仍然拼死前进而毫不后退,这是像孟贲那样的勇士也难以做到的;如果因众军不能做到而责怪他们,那就犹如要让河水倒流一样了。所以说,用兵作战的人,要按情势处理:军兵得胜,要让他们得到好处;军兵打了败仗,领兵将领要承担责任,代兵受过;军兵疲劳时,要让他们休息;军兵饥饿时,要让他们能吃上饭。这样就能使军兵遇上强敌也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所以说,懂得流水的规律后,就可以做到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船只;使用军兵时懂得他们的心理,贯彻军令就如同流水一样畅通无阻了。

  [解析]就军事论述而言,孙膑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了。说它博大,是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军事战略战术的探讨,而是从宇宙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高度去论述用兵的规律,从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上去探求用兵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正是孙膑兵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军事科学在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可说是孙膑兵法思想的总结。孙膑在文章开头,便用“大地”、“四时”变比的道理作为比喻,准确而生动他说明了军事作为一门科学,也像宇宙的万事万物一样,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列出胜与败、生与死、能与不能等一系列战争中的矛盾,说明战争的进程就是矛盾转化的进程,所谓的用兵之道,就是研究、掌握矛盾转化的规律。杰出的军事家,也就是孙膑所说的“圣人”,就是善于掌握这种运动变化规律,善于因势利导,促使矛盾按自己预计的模式转化,达到他预期的目标。这也就是孙膑说的“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杰出的军事家,就是按照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所以他们便能下断取胜。孙膑的这一段论述,是人类最先进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反映。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子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以毛主席这段论述和孙胺的论述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不过孙膑的认识和表述还只是朴素的、初级的,不像、也不可能像毛主席的论述那么细致、那么深刻、那么周密。然而,孙膑在那个时代,能有这种认识,能作出这种表述,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再说,孙膑能从宇宙万事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入手,来论述用兵的规律,这便是抓注了根本。毛主席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 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用这种观点去回顾前面20 几篇文章和分析中列举的大大小小上百个战例,自然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说,这篇文章是孙膑全部兵法论述的总结,它是军事指挥员从宇宙发展规律的宏观高度。研究和掌握用兵根本规律的必读教材。说这篇文章精深,是因为它在从宏观高度论述用兵规律之后,又深入一步,从对敌和带兵两个方面论述了战略战术的根本问题。在对敌问题上,孙膑以“奇”和“正”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基本的战略战术。他的基本观点是:“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所谓“正”,就是常规战法,所谓“奇”,就是出奇的战法,也是非常规战法。孙膑认为“奇”和“ 正”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他主张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战法,更主张按照出奇制胜的原理,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去制约敌军。这种基本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本书前面20 多篇文章中,已有很充分的表露。人们之所以说孙膑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诸多兵法家的优秀思想,原因正在于此,综观整个孙膜兵法论述,始终贯串着一个根本思路:“机动灵活,出奇制胜。”这也正是他超越前人、独树一帜的地方。运用这一基本战略战术思想,孙膑又列出以变异阵形对阵、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饱对饥等出奇制胜的策略,并总结说:“奇招层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断取胜。”在带兵问题上,他首先以人的关节作比喻,深刻他说明了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像人的一个关节痛而引起全身痛一样,导致全军受影响。在带兵问题上,他又集中于军队配置和全军团结一致上。军队配置上,他强调了前锋后卫协调,保持阵形以及进退道路畅通,这是保存自己,战胜敌人的基本要求,他抓住了关键。在军队团结一致上,他深入论述了指挥和赏罚问题,深刻他说明赏罚不在多少轻重,而在合理,更在于指挥得当,指挥不当,高赏低罚也不起作用。指挥得当,尚未实行赏罚也能起作用。他还特别强调了爱兵思想,要关心、体贴军兵。他提出将领要勇于承担责任,甚至要代兵受过,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大得军心,造就一支“遇上强敌也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的劲旅。这样的将领便能做到“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敌船”那样用兵如神了。战争问题最根本的也就是带兵和对敌这两条。带兵即是组织好自己的力量,使其成为锐利无比的矛;而对敌。就是运用自己的矛去刺破敌军的盾。用兵的战略战术,总是围绕这对矛盾做文章。孙膑在分别论述了战争的各个方面后,又在这里着重总括论述用兵和对敌的基本思路,有其特殊强调的作用和深刻的用意,值得人们特别注意。那些真正懂得用兵规律,善于在战争中掌握“奇正”变化,能够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将领,一定能在战争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说到懂得用兵规律,善于出奇制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诸葛亮,前面已举过数例诸葛亮用兵如神的故事,不妨再举当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一面派出心腹人员去布置天水、南安、安定官吏和军民撤退,并派人去接姜维的母亲,一面又亲自带兵五千去西域搬运粮草。正当诸葛亮派出五千军兵的一半运粮出发之后,忽然探马十几次飞报,司马懿带领15 万大军向西城拥来。这时,城中仅剩2500 名军兵,众官员闻报全都脸变颜色,而诸葛亮却镇定自若地指挥说:“把旗帜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上岗棚,不许出入,不许大声说话。把四座城门全都大开,每门用20 名军士装成老百姓,洒扫街道。魏兵来时,不许随便动。我自有妙计!”诸葛亮说完,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童,带着一张琴,在城楼上倚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的哨探到城下,一看这般光景,不敢进城,急忙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笑了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便命令三军停止前进,亲自飞马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头之上,左面一名童子,手捧宝剑;右面一名童子,手拿拂尘。城门内外,有20 多个百姓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完,疑心大起,急忙传令,后军改作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往北山路退走。司马昭问:“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装出这样的姿态?”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未冒过险。现在他大开城门,必定有埋伏,我军进去,必定中计。你们哪里知道!赶快退走!”诸葛亮见魏兵走远了,才拍掌大笑。众官无不异常惊讶,齐问诸葛亮:“为什么魏兵见了丞相便迅速退走了?”诸葛亮这才说明原因,众官惊服。诸葛亮随即下令,让西城百姓随军撤到汉中。诸葛亮料定司马懿必定回来,立即带领军民离开西城。司马懿退到武功山小路,忽听山坡后喊杀声连天,鼓声震地。魏兵也不知蜀兵到底有多少,不敢停留,扔掉辎重逃去。司马懿一直退到街亭。曹真听说诸葛亮退兵,便领兵追赶,却被姜维、马岱截住。曹真连忙退兵,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杀死。诸路蜀军安全退回汉中后,司马懿又到了西城,向土人一打听,才得知全部真象,原来诸葛亮唱的是“空城计”,他真是后悔莫及,又一次仰天长叹道,“我不如孔明啊!”随即安抚军民,带兵回到长安去了。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用空城计,而且成功了呢?诸葛亮自己有一段回答:“司马懿知道我一生谨慎,必定不会冒险。他见我这般模样,定会怀疑我有伏兵,所以退走。我这次冒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司马懿必定领兵走山北小路。我已命令关兴、张苞两人在那里等着了。”诸葛亮虽是不得已冒了一次险,但也并非完全侥幸成功,而是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经过多次争战,很畏俱自己,所以敢运用“虚者实也,实者虚也”的兵法原理。他更派出关兴、张苞去山北小路埋伏,大造声势,使用疑兵计,让司马懿更加深信不疑。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是偶然中的必然。空城计带有被迫行险的成分,而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又一次代魏时,一再让司马懿吃败仗,那就完全是诸葛亮用兵神妙的结果了。当诸葛亮领兵到达祁山,安营完毕时,见渭河岸边己有魏兵防备,便对众将说:“这一定是司马懿有了准备。我军现今军中缺粮,屡次派人催李严运米,仍然没运到。我算定陇上麦子已经熟了,可以秘密派兵去割麦。”于是留下王平等四将守祁山大营,自己带领姜维、魏延等诸将,前进到卤城。卤城太守早已知道诸葛亮厉害,慌忙开城出降。诸葛亮抚慰完毕,又问明陇上麦子确实已经熟了,就留下张翼和马忠守卤城,自己带领三军向陇上前进。忽然前军回报说:“司马懿领兵在前面。”诸葛亮吃惊他说:“他预先知道我军来割麦子了。”说完便休浴更衣,让军兵推出了三辆一模一样的四轮车来,这是诸葛亮在蜀中已准备好了的。诸葛亮命姜维带领一千军兵护卫一辆车,再带五百军兵准备擂鼓,埋伏在上邽之后;又命马岱在左,魏延在右,各领一千军兵护卫车辆,并各带五百擂鼓军兵。每一辆车边,各有24 人,黑衣赤足,披发仗剑,手执七星皂幡,在左右推车。三人各自受计,领兵推车走了。诸葛亮又命令三万军兵都手握镰刀,带着驮绳,伺机割麦。又选了24 名精壮军士,各自身穿黑衣,披发赤足,手持宝剑,簇拥着四轮车,担当推车使者。又命关兴扮成天蓬元帅的模样,手执七星皂幡,在车前步行。诸葛亮端坐在车上,向魏营而来。魏军哨探见了大惊失色,不知是人还是鬼,慌忙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亲自出营察看,只见诸葛亮头戴簪冠,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端坐在四轮车上;左右24 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司马懿说,“这又是孔明在耍花样!”便派出两千人马,告诉他们:“你们快去,连车带人,一齐捉来!”魏兵领命,一齐追赶。诸葛亮见魏兵赶来,便叫回车,向蜀营缓缓行进。魏军全部快马急追,只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魏军拼命追了一阵,却迫赶不上。众魏军大惊,都勒住马说道,“奇怪!我们急急迫赶了30 里,总感到就在前面,却追赶下上。这怎么办呢?”诸葛亮见魏兵停下不迫了,又命推车转回,朝着魏军歇息。魏兵犹豫了很长时间,又放马赶来。诸葛亮又调转车头慢慢前进。魏兵又追了20 里,只见诸葛亮仍在前面,还是追不上,众魏兵都惊呆了。诸葛亮又调转车头倒行,魏兵又想追赶。司马懿随后领兵到达,传令说:“孔明很会奇门遁甲法术,能够驱使六丁六甲神人。他现在用的就是六甲天书里的‘缩地法’。众军不能再追了!”魏军刚勒转马头要退走,突然左面战鼓震天而起,一支军马杀了过来,司马懿急忙下令抵抗。只见蜀兵队里24 人,披发仗剑,黑衣赤足,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的也是头戴簪冠,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司马懿大惊说:“刚才那辆车上坐着孔明,追了50 里,没追上他,怎么这里又有一个孔明呢?奇怪!真奇怪!”话还没说完,右面又响起了震耳的战鼓声,又是一支军马杀来,拥出一辆四轮车,上面坐的也是同样打扮的诸葛亮,左右两边也有一模一样的24 人。司马懿疑心大起,回头对诸将说:“这一定是神兵了!”魏军心下大乱,再也下敢交战,各自逃命去了。魏军正逃的时候,忽然鼓声大震,又一支军马杀来,当先一辆四轮车,诸葛亮坐车上,左右24 名推车使者,和前几队一模一样。魏兵无人不怕。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恐惧,急忙领兵进入上邽,关上城门不敢出战。一连过了三天,司马懿不敢开城门。后来见蜀兵退走了,才敢派出军兵哨探。哨探在路上捉住一名蜀兵,送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一问,才知三路伏兵都不是孔明,而且每队仅有一千护车军兵,五百擂鼓军兵,只有诱敌车上才是真孔明。司马懿不禁仰天长叹道,“孔明有神出鬼没之机啊!”这时,副都督郭淮进见,二人计议一番,决定兵分两路去攻打卤城。诸葛亮正领军在卤城打晒小麦,忽然召集众将听令:“我料定敌军今天夜里心定来攻城。我算定卤城东西面麦田里可以埋伏军兵,谁敢带兵去伏击敌军?”姜维、魏延、马忠、马岱等四将说:“我们愿去。”诸葛亮十分高兴,命姜维和魏延各领两千军兵,埋伏在东南、西北两处;马岱,马忠各带两千军兵,埋伏在西南、东北两处:“只听炮响,你们便从四角一齐杀来。”四将接受计谋,各自领兵去了。诸葛亮自己带领一百多人,众人各自带着火炮,出城埋伏在麦田里等候。司马懿领兵直到卤城城下,天色已黑,便对众将说:“如果白天进军,城里必定有准备。现在可以乘着夜色攻城,这座城池城墙低矮,城壕很浅,很容易打破。”便屯兵城外。到起更时分,郭淮也领兵到达。两军会合后,一声鼓响,把卤城围得铁桶一般。城上万弩齐发,箭和擂石如雨般倾泻下来,魏兵不敢前进。忽然魏军队中号炮声连响,魏军三军大惊,不知兵从何处而来。郭淮命人去麦田搜索。这时,只见四角火光冲天,喊声震天,四路蜀兵一齐杀到。卤城城门同时大开,城内军兵冲杀出来。蜀军里应外台,大砍大杀一阵,魏兵死伤无数,司马懿带领败兵,奋力拼死突出重围,占了一个山头,才算勉强稳往了阵脚。郭淮也带领败兵奔到山后驻扎。诸葛亮回到城里,命四将在城外四角扎下营寨。郭淮见蜀军防守严密,无法攻城,又出了一个主意,调集雍州、凉州兵马合力攻敌,而他自己则领兵去袭击剑阁,截断蜀军后路,使他们粮道不通,再趁蜀军慌乱时,台力歼敌。司马懿同意照计行事。郭淮的算盘打得很如意,可惜,诸葛孔明早已料到,作了相应部署。西凉人马急行军赶到卤城前线,走得人困马乏,刚安营歇息,就被蜀军杀人营中。西凉兵猝不及防,又十分疲惫,抵挡不住蜀军精锐,便向后退去。蜀兵又是一阵追杀。只杀得雍、凉军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蜀军大获全胜。无奈这时形势发生了变化,诸葛亮接到李严急信,说是东吴和魏国联合,有攻蜀迹象,孔明只好部署退兵。司马懿看着蜀军退走,却不敢追赶,因为他看见城头遍插旌旗,城内又有烟雾升起,他怕又中孔明之计。直至探明卤城确实是一座空城时,司马懿才敢派兵去追击。张自愿去追击,司马懿怕他急躁,不让他去,在张邵的坚持下,司马懿才同意了,让他带五千军兵,又另派魏平带两万步兵和骑兵随后接应,司马懿又亲自带三千人马跟进策应。张领兵急急追赶,走了30 里,忽听背后响起喊声,从树林里闪出一彪军兵,为首一员大将,横刀勒马,大声说道:“ 贼将领兵到哪里去?”张回头一看,原来是魏延,便回马杀过去。战了不到十个回合,魏延便假装败走。张追了30 多里,不见有伏兵,就又策马赶去。刚转过山坡,忽然喊声大起,一彪蜀军闪出,为首的大将是关兴,横刀勒马大叫,“张别走!有我在这里!”张也不答话,拍马上前交锋。战了不到十个回合,关兴又拨马退走。张随后紧追。追到一处密林前,张起疑,命人四下探察,没有发现伏兵。于是,放心又追。魏延又拦在前面,与张再战,但不到十个回合,魏延又败走。张怒气填胸,追上前去,不料,又被关兴截住去路。张更加生气,拍马上前交锋。战了不到十十回合,蜀兵把衣甲等物品扔了一地,塞满道路,魏军纷纷下马抢夺。魏延、关兴就这样文替截杀,张则奋勇追赶。到黄昏时节,追到了木门道口,魏延拨回马一阵大骂,张更是怒不可遏,不顾一切地杀了过去。又战下到10 个回合,魏延丢盔弃甲,只身匹马向木门道中逃去。张杀得性起,拍马追向前去。这时天已昏黑,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纷纷滚下,阻断去路。张这才大惊说道“我中计了!”急忙回马,然而为时己晚,退路已被塞断。张这时是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左右两面都是峭壁,真是插翅难飞了!忽听一声梆子响,两边万弩齐发,张及其部下兵将一百余人,都死于木门道中。这一系列争战,把诸葛亮用兵的神妙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多次和司马懿交兵,对司马懿可说是了若指掌,因而他可以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势,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先是陇上装神,吓得司马懿闭门三天,从而以疑兵计实现了割麦计划;接着又将计就计,以埋伏还击司马懿的偷袭;然后以逸待劳,不给西凉兵喘息之机,一个突然袭击,打败了24 万西凉大军;最后,又巧用诱敌什,把张诱迸伏击圈,杀死了这员魏国大将。这一切策略计谋,诸葛亮运用得得心应手,处处主动,显示出他深谙用兵之道。从诸葛亮的一桩桩事例中,不难印证孙膑在《奇正》一文中的种种论述。孙膑在本文阐述的原理,对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同样有指导意义。且不说从政、务工、经商,就拿体育项目中,人们喜爱的足球运动来说,略加分析便可看出孙腹论述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中国足球在国际比赛中屡战屡败,可见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之大。究其原因,打法单调机械即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任何一个熟知中国单调机械的打法实力稍强的队,只须集中兵力在中间以逸待劳,便可令中国队无所作为。反观当今世界强队,哪一家是固守一种打法呢?巴西队不但有漂亮的短传配合、中路渗透,也有长传冲吊,斜传或沉底传中,更有30 米外的远射中的。谁能说清他们究竟是什么派别!其实,这正是巴西人深谙足球之道摒弃了形而上学的观念,懂得在场上按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踢球,进行最佳处理,所以他们往往踢出人们意想不到的球,令对手防下胜防,收到出奇致胜的效果。他们的胜利往往就在于超出常规。世界其他优秀球队或优秀选手,往往在不可能进球的情况下进了球,以出人意外的打法或动作取胜,也是这个道理。这当中就有一个“悟性”问题,在足球运动来说叫做“足球意识”,以孙膑的兵法观点来看,就是他力倡的“机变”,以“奇”胜“正”。这正是取胜的法宝。如果只会按固定模式踢球,谁能不知如何防守呢?中国足球队所缺的就是这种“悟性”,或者说是足球意识,因此踢不出创造性的足球,当然就难于取胜了。其道理正如武林中常说的“无招胜有招”。足球的“悟性”,武术的“无招胜有招”,正是孙膑兵法精髓的体现:按照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办事,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机动灵活,出奇创新,才能不断取胜,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