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①,据事以类义,援②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③。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④:斯略举人事,以征⑤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⑥;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⑦,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⑧,“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⑨”,亦有包于文矣。
【注释】
①文章之外:文采辞藻之外。
②援:引用。
③剖判:分别。爻(yáo)位:《周易》每卦的六爻都有其一定的位置。
④“明夷六五”二句:《明夷》,《周易》卦名,六五,即倒数第五爻是六,这爻的爻辞是,“箕子之明夷,利贞。”意思是箕子因为明智而受殷纣王伤害,利于在艰难中善于保持自己的正义。箕子,殷纣王的贤臣。
⑤征:验。
⑥“胤征羲和”二句:《尚书·伪胤征》说:主管历法的羲、和二人只知沉醉废事,王命胤国君前去讨伐,胤国君引用了《政典》中的话作为讨伐的根据:“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时指农业的时令时节,表示扰乱农时的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政典》,夏代的法典。
⑦鸿谟: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⑧大畜:《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名。象:是解释这一卦象意义的象辞。
⑨“君子”句:象辞的原文为:“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君子,有修养的士大夫。识,记住;畜,同“蓄”。
【译文】
文章中的“事类”,就是文章在达意抒情之外,援用典故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古事、古语来论证今义。从前周文王解释《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分别每卦六爻的位置,《既济》卦的第三个阳爻,在爻辞里引用了古远的殷高宗征伐鬼方三年取得胜利的事,在《明夷》卦的第五个阴爻,在爻辞里记载近时箕子的坚贞受到殷纣王伤害的事:这是约略引用事例,用来证明含义的。至于像胤国君主去征讨羲、和,引用了《政典》里的教训;殷帝王盘庚告诫臣民,叙述了史官迟任的言论,这都是引用现成的辞语来说明道理的。然则说明某一道理引用现成的辞语,证论某一意义引用有关的事义例举人事,乃是圣人贤人的大文章,经书通用的规范了。《周易·大畜》卦的象辞说:“君子要多记识从前的言论和过去的行状。”这句话也包括到文辞写作了。
【原文】
观乎屈宋属篇,号依诗人①,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②:此万分之一会也。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③;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④,遂捃摭⑤经史,华实布濩⑥,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注释】
①诗人:《诗经》作者。指屈原、宋玉写作有创造性,很少引用别人的话。
②“相如上林”二句: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引用了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的话。鼍,动物名,即扬子鳄,其皮可用来做鼓。撮,取。
③“扬雄百官箴”二句:百,疑是“州”之误,当是州官箴,扬雄有《十二州箴》、《二十五官箴》,无《百官箴》。扬雄的上述作品中引用《诗经》、《尚书》的地方很多。
④崔班张蔡:崔骃、班固、张衡、蔡邕,均为东汉时期作家。
⑤捃摭(jùn zhí):摘取,搜集。
⑥布濩(huò):分布。
【译文】
看看屈原、宋玉的创作,号称仿照《诗经》的作者,虽然引用古代的事例,却没有采用原文。只有到了贾谊的《鵩鸟赋》,才开始引用《鹖冠子》里的说法,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摘引李斯的《谏逐客书》中的话。这种情况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等到扬雄作《百官箴》,颇多地采用《诗经》、《尚书》中的话;刘歆的《遂初赋》,则按次叙述了本于史书中的纪传,渐渐综合采用古籍中的成语和人事了。至于崔骃、班固、张衡、蔡邕这些人,就注意广为采摘拾取经书史籍中的成语故事,使得他们的作品写得好像树上布满花果,这是依靠从古籍中的成语典故中采摘而收到的成效,这些都成为后来人写作的榜样。
【原文】
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①。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②,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③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④,学为辅佐⑤,主佐合德,文采必霸⑥,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⑧,古今一也。故魏武⑨称张子之文为拙,然⑩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11,难便不知所出,斯则寡闻之病也。
【注释】
①资:应作“才”。
②馁(něi):饥饿,这里指才弱。
③劬(qú)劳:过分劳苦。
④盟主:诸侯盟会之主,这里指作者的才性在创作中的主要作用。
⑤辅佐:辅助。
⑥霸:诸侯之长,比喻创作上的成就最高。
⑦自奏不学:扬雄《答刘歆书》中说他作郎时,曾经上奏书给皇帝说自己年轻时未读到书,请求去学习,愿意三年不领薪俸,后来皇上批准了他带薪读书,还补助笔墨钱。
⑧表里:指上文所说的内才外学。资:凭借。
⑨魏武:曹操。他评论张子的话原文今已不存。
⑩然:乃。
11悉:全,尽。难:问难,这里指追究。
【译文】
姜和桂依靠土地才能生长,它们的辛辣味是它们本性具有的;文章需要学问,才能却在于先天的资质。才能从本性出发,学问靠向外吸取,有的人学识饱满渊博而缺少才能,有的富有才能却缺少学问。缺少学问的在创作中引事明义感到很困难,缺少才能的在驱情遣辞上感到很劳累。这就是内在的才能和外在的学识的不同。因此命意作文的时候,用心思来驱使文笔,才能是主宰,学识是辅佐,主宰和辅佐配合得好,作品一定有文采必定能够称雄一时;才能和学问都不够,文辞虽美也很少有成功的作品。以扬雄那样的才华,还自称没有学问,后来在皇家的藏书室里读了大量的书籍,才构成了作品丰富的文采。学问的外表和才能的内里相辅相成,这个道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所以魏武帝曹操认为张子的文章是拙劣的,因为他学问浅薄,所见所识不广博,专门拾取崔、杜两人小文里的话来写作,所写的东西经不起一一去考问,一考问便不知道出处,这是浅见寡闻的毛病。
【原文】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①,而才思之神皋也。扬班②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③,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列④膏腴;是以将赡⑤才力,务在博见,狐腋⑥非一皮能温,鸡蹠必数千而饱矣。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⑦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刘劭赵都赋⑧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⑨;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⑩制轮,尺枢运关也。或微言11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12。
【注释】
①奥区:深奥的区域。
②扬班:扬雄、班固。
③耕耨:耕耘,比喻从中学习。耨,锄草。
④列:分割。列、裂,古通用。
⑤赡:丰富,充足。
⑥狐腋:狐狸夹肢窝下的皮毛最能保暖,取很多狐腋下的皮毛缝成的皮裘,称为狐腋之裘。腋,夹肢窝。
⑦练:选择考核。练,同“拣”。
⑧刘劭:三国时魏文学家,作有《赵都赋》,今已佚。
⑨“公子之客”二句:公子,指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客,指平原君的食客毛遂。歃盟,古时喝牲畜的血来结盟。
⑩辖:车轴头上的铁键,用以防止车轮脱落。
11微言:深刻精微的话。
12靓:搽抹。粉:搽脸用的铅粉。黛:画眉的青色颜料。
【译文】
经书的内容沉厚渊深,书籍的数量众多,它们确实是记载众多言论的宝库,表现才智文思神奇的世界。扬雄、班固以下,作者没有不从中吸取采用的,在这里,像农夫一样任凭气力努力耕种耘耨,像渔人猎户一样纵情称意地捕鱼打猎,如果握着刀子能够割,就一定去拣肥美的割。因此要丰富作家的才力,务必在博见多闻上下工夫,用狐狸夹肢窝里的皮毛制裘不是一张皮子就能够做出来的,鸡脚掌上的肉必须要数千个才能让人吃饱。因此,综合的学识在于渊博,而选取事例成辞则重在精简,考核提炼务求精当,采摘义理必须抓住核心,把各种优点都汇集起来,使所具有的学问和才识都发挥长处。三国时魏刘劭的《赵都赋》说:“平原君的食客毛遂,叱责强大楚国的国王,使他和赵国歃血为盟;缪贤手下的库房小臣蔺相如,呵斥强大的秦王,使其为赵王鼓敲瓦盆为乐。”这样用事用典,可以说既合理又抓住要点了。所以引用事例只要抓住要点,虽然是小事也能显现出它的效果,好比车轴头上寸把长的键能够管制车轮,门上一尺长的枢轴可以转动大门一样。有的人把微妙的成语和美好的典故,放在无关紧要的场合,这岂不是把金玉翡翠缀挂在脚颈上,把铅粉黛色搽抹到胸脯上吗?
【原文】
凡用旧合机,不啻①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陈思②,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③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④矣。”此引事之实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⑤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⑥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接人,然而滥侈⑦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陆机园葵⑧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⑨。”夫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自乐豫⑩。若譬葛为葵,则引事为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夫以子建明练,士衡沉密11,而不免于谬。曹洪之谬高唐,又曷12足以嘲哉!夫山木为良匠所度13,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笔14: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
【注释】
①不啻(chì):无异于。
②陈思:三国时期陈思王曹植。
③葛天氏:传说中古代部落的首领。
④韶:舜乐。夏:禹乐。
⑤唱和三人:《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阕,即八首歌曲。
⑥陶唐:即帝尧,史称陶唐氏。陶,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相传尧初居此处,故称为陶唐。
⑦侈:夸大。
⑧园葵:陆机的《园葵》诗。
⑨“庇足”二句:诗原文为:“庇足同一智,生理各万端。”(庇护其足只不过是一种智慧而已,但生存的道理却是各有差异,千变万化的。)合异,当是“各万”之误。
⑩“葛藟庇根”二句:《左传·文公七年》:“宋昭公将去(杀掉)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也。葛藟犹能庇其本根,……况国君乎?”葛藟,葛藤,葡萄科。藟,藤类植物。乐豫,宋国司马。
11士衡:陆机的字。沉密:深沉细密。
12曷:何。
13度:度量。
14刀笔:古代记事用刀刻于龟甲或竹木,后以笔写,用刀削误。这里泛指书写工具。
【译文】
凡是引用故事或旧闻恰到好处,跟从作者的口里说出来的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引用成语典故不当,即使传了千百年也还是瑕疵缺点。陈思王曹植,是许多人才中的杰出人才,他的《报孔璋书》中说:“古代葛天氏的音乐,千人唱,万人跟着唱,听的人因此蔑视舜的韶乐和禹的夏乐。”这样引用故事,实在是错误的。考查葛天氏的歌,唱与和的只不过有三人罢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演奏陶唐氏的舞乐,听着葛天氏的歌曲,千人唱,万人跟着和。”唱与应和的有成千成万人,乃是司马相如夸大的说法;但是把葛天氏的音乐随便写的这样浮夸,把三人夸大成成千上万人,乃是因为司马相如没有根据地乱写,信手随便作赋,以致才造成这样的错误。陆机的《园葵》诗说:“虽然在庇护足跟上具有同样的智慧,在生理上该是各不相同。”孔子说“葵尚且能够卫护自己的脚跟”,以此来讥笑鲍庄子不能保卫他的脚;说“葛藟能够庇护根本”,这句话是乐豫谏止宋昭公赶走公族的话。假如把葛藟比譬为向日葵,那应该说“葛藟能够庇护本根”,如果说成“葵能够卫护脚跟”,那么就是引用事实错误;假如说“庇”字比“卫”字好,那就是改变了事情失去了真实:这是粗枝大叶的毛病。以曹植那样的高明老练,陆机那样的深沉细密,却不免有引事用典上的谬误;那么曹洪在给曹丕的信里,把高唐地方的歌手绵驹错成王豹,又哪里值得嘲笑呢?山中的树木为优秀的木匠所度量,经书为文人学士所采择;可是木料的美好决定于匠人手中的斧头的加工,事义的美好决定于文人手中的笔杆。精于运思的人,要在古代的名匠匠石面前也毫不惭愧。
【原文】
赞曰:经籍深富,辞理遐亘。皓如江海,郁若昆邓①。文梓共采,琼珠交赠。用人若己,古来无懵②。
【注释】
①皓:皓皓,同“浩浩”,广大。郁:草木繁茂。昆:神话中的昆仑山。邓:神话中的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追赶太阳,渴死后他的手杖化为邓林,即桃林。
②“用人若己”二句:《尚书·伪仲虺之诰》:“用人惟己。”用人,采用前人的言行行事。无懵,不愁闷,这里指高兴、欢迎。
【译文】
总结:
经典书籍精深宏富,
文辞情理有着永恒的意义。
浩浩广大有如长江大海,
郁郁繁盛似若昆仑桃林。
优质的梓木可供共同采取,
美好的琼玉珠宝都能交相赠送。
引用别人的话如自口出,
古往今来的读者都十分的欢迎。
【评析】
《事类》的“事”是旧有的事例或典故,“类”是类此。“事类”即“据事以类义”,根据旧有的事例或者典故来类比说明所要讲的义理。但刘勰的事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作品中引用前人有关事例或史实,一是引证前人或古书中的言辞。这比通常所说“典故”范围要大得多。本篇论述诗文中引用有关事类的问题。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事类”的含义、作用及古代用“事类”的概貌。二、讲才、学的关系进而论述广博学识的必要。三、讲魏、晋文人用“事类”的缺点和错误,以说明用典引文必须准确得当而如自出其口。
刘勰对“事类”在创作中运用的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贴切,二是自然,使引用的事和言与文章融为一体,三是抓住最精要的东西。刘勰认为“事类”的运用,涉及作者的才、学问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即才、学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