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网 > 古诗词 > 古文典籍 > 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作者:班固  更新日期:2011-04-07
【说明】本传叙述翟方进及其子翟义的事迹。翟方进,家世微贱,羁旅游学,遂成名儒。历官中外,兼通文法吏事,缘饰以儒雅。以惨急之资,倾危之智,排挤他人,结知君主。为丞相司直,一年内劾免两个司隶校尉。为相九年,中伤他人尤多,大都出于私意。终因灾害

  【说明】本传叙述翟方进及其子翟义的事迹。翟方进,家世微贱,羁旅游学,遂成名儒。历官中外,兼通文法吏事,缘饰以儒雅。以惨急之资,倾危之智,排挤他人,结知君主。为丞相司直,一年内劾免两个司隶校尉。为相九年,中伤他人尤多,大都出于私意。终因灾害频仍,民不聊生,受责而自杀。翟义,少以父任为郎。官至东郡太守。反对王莽篡权,举兵起义、声讨王莽。众达十余万、三辅自茂陵以西二十三县群起响应。后失败被捕,碟尸弃市、夷三族。《汉书》此传写得有声有色。从传未“司徒掾班彪曰”,可知传论是班彪所作。传论对翟方进无一语指责,而说“身为儒宗,致位宰相,盛矣”,足见钦羡之态;对翟义评曰“怀忠愤发”,是官样文章,而说“义不量力”,既是以成败论人,还寓刘秀有力的弦外之音。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1)。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2)。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3),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钝)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4)。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履以给。方进读经博士(5),受《春秋》。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6)。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

  (1)汝南:郡名。治上蔡(在今河南上蔡西南)。上蔡:县名。(2)文学:官名。汉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略如后世的教官。(3)弧学:犹言独学。或说犹弃学。(4)蔡父:犹今言蔡老。(5)读经博士:读经于博士。(6)射策:汉代取土制度之一。主试者将试题写于简策,分甲乙科,列于案上。应试者随意取答。主试者按所答水平定其优劣。上者为甲,次者为乙。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1),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2),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3)。方进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时(4),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5),内不自得(6),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1)清河:郡名。治清阳(在今河北清河东南)。(2)先进:先辈。(3)不右:不推崇。(4)大:衍字。都授:谓总集诸生大讲授。王引之曰:“大”字涉注义大讲授而衍,“都”即大也,不当更有“大”字。(5)宗:尊也。(6)内不自得:思想上不自安。

  河平中(1),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2),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3),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4)。从上甘泉(5),行驰道中(6),司隶校尉陈庆劾奏方进(7),没入车马。既至甘泉宫,会殿中,庆与廷尉范延寿语(8),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9),今尚书持我事来(10),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案庆奉使刺举大臣,故为尚书,知机事周密壹统,明主躬亲不解(懈)。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预)自设不坐之比(11)。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12),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13),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

  (1)河平: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8——前25)。(2)朔方: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当约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及宁夏、山西等部分地区。(3)条:诏条,即所察的六条。(4)丞相司直:官名。掌佐丞相举不法。(5)甘泉:指甘泉官。在今陕西淳化西北。(6)驰道:君主驰走车马之道。(7)司隶校尉:官名。掌引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陈庆:字君卿。(8)廷尉:官名。掌刑狱。范延寿:字子路。安成人。(9)行事:谓已行之事。指陈庆以往被章劾事。(10)今:当作“令”(吴恂说)。尚书:官名。掌文书章奏。 (11)自设不坐之比:指陈庆于殿中告范延寿以赎论之语。(12)迟疾无所在:言迟疾无定。(13)奉诏不谨:言陈庆奉使刺举大臣而有章劾。

  会北池浩商为义渠长所捕(1),亡,长取其母,与豭猪连系都亭下(2)。商兄弟会宾客,自称司隶掾、长安县尉,杀义渠长妻子六人。亡。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3),奏可。司隶校尉涓勋奏言:“《春秋》之义,王人微者序乎诸侯之上,尊王命也(4)。臣幸得奉使,以督察公卿以下为职,今丞相宣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5),甚悖逆顺之理。宣本不师受经术,因事以立奸威。案浩商所犯,一家之祸耳,而宣欲专权作威,乃害于乃国,不可之大者。愿下中朝特进列侯、将军以下(6),正国法度。”议者以为丞相掾不宜移书督趣(促)司隶。会浩商捕得伏诛,家属徙合浦(7)。

  (1)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义渠:县名。在今甘肃宁具西北。(2)豭(jiā)猪:公猪。(3)察无状:谓察义渠长无状之情实。(4)《穀梁传》僖公八年云:“王人之先诸侯,何也?贵王命也。”(5)宰士:指丞相之掾史。天子奉使命大夫:谓天子所使命的大夫。(6)下中朝:丞相为外朝之首,此劾丞相,故请下中朝议。(7)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台浦东北)。

  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初除,谒两府(1),其有所会,居中二千石前,与司直并迎丞相、御史。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2)。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3),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4),下车立,过(5),乃就车。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6)。丞相进见,圣主御坐为起,在舆为下(7)。群臣宜皆承顺圣化,以视(示)四方。勋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礼仪,轻谩(慢)宰相,贱易上卿,而又诎(屈)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8)。堕国体(9),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臣请下丞相免勋。”

  (1)两府:指丞相、御史大夫。(2)倨:傲也。(3)光禄勋:官名。掌领宿卫侍从之官。辛庆忌:本书卷六十九有其传。(4)商:王商。(5)(xū):等待。(6)《春秋》之义等句:《穀梁传》僖公九年云:“天子之宰,通于四方。”(7)在舆为下:《汉旧仪》云:皇帝见丞相起,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起”。起立乃坐。皇帝在道,丞相迎谒,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下舆”。立乃升车。(8)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9)堕:毁也。

  时太中大夫平当给事中(1),奏言“方进国之司直,不自敕正以先群下,前亲犯令行驰道中,司隶庆平心举劾,方进不自责悔而内挟私恨,伺记庆之从容语言,以诋欺成罪。后丞相宣以一不道贼(2),请遣掾督趣(促)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勋自奏暴于朝廷,今方进复举奏勋。议者以为方迸不以道德辅正丞相,苟阿助大臣,欲必胜立威(3),宜抑绝其原(4)。勋素行公直,奸人所恶,可少宽假,使遂其功名。”上以方进所举应科,不得用逆诈废正法(5),遂贬勋为昌陵令(6)。方进旬岁间免两司隶(7),朝廷由是惮之。丞相宣甚器重焉,常戒掾史:“谨事司直,翟君必在相位,不久(8)。”

  (1)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平当:本书卷七十一有其传。(2)不道贼:指浩商。(3)必胜:必取胜。(4)原:指互劾之风。(5)逆诈:谓以诈意逆猜人。(6)昌陵:县名。汉置。寻废。故治在今陕西临潼县东。(7)旬岁:犹言满岁。(8)不久:言迁擢必速。

  是时起昌陵(1),营作陵邑,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奸利者(2),方进部掾史覆案,发大奸臧(赃)数千万。上以为任公卿(3),欲试以治民,徒方进为京兆尹(4),搏击豪强,京师畏之。时胡常为青州刺史(5),闻之,与方进书曰:“窃闻政令甚明,为京兆能,则恐有所不宜(6)。”方进心知所谓,其后少弛威严。

  (1)昌陵:汉成帝初作延陵,言事者以为不便,乃更造昌陵,耗费至巨,数年不成。谷永等议仍延陵。(2)辜榷:独占;统括财利。(3)任:堪也。(4)京兆尹:官名。辖区在长安以东,治所在长安。(5)青州:汉十二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当今山东北部。(6)恐有所不宜:意谓触犯贵戚必惹来麻烦。

  居官三岁,永始二年迁御史大夫(1)。数月,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吏并(傍)征发为奸,免为庶人。方进亦坐为京兆尹时奉丧事烦扰百姓,左迁执金吾(2)。二十余日,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封高陵侯,食邑干户。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3),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4)。为相公洁,请托不行郡国。持法刻深,举奏牧守九卿,峻文深诋,中伤者尤多。如陈咸、朱博、萧育、逢信、孙闳之属(5),皆京师世家,以材能少历牧守列卿,知名当世,而方迸恃立后起,十余年间至宰相,据法以弹咸等,皆罢退之。

  (1)永始二年:即公元前15年。(2)执金吾:官名。为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3)饰:谨也。(4)国家之制:汉制,自文帝遗诏之后,国家遵以为常。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缌麻七日。翟方进自以为大臣,故言不敢逾国家之制。(5)陈咸:陈万年之子。本书卷六十六附其传。朱博:本书卷八十二有其传。萧育:萧望之之子。《萧望之传》附其传。逢信:字少子。孙闳:《杜业传》作孙宏。

  初咸最先进,自元帝初为御史中丞显名朝廷矣。成帝初即位,擢为部刺史,历楚国、北海、东郡太守(1)。阳朔中(2),京兆尹王章讥切大臣(3),而荐琅邪太守冯野王可代将军王凤辅政(4),东郡太守陈咸可御史大夫。是时方进甫从博士为刺史云(5)。后方进为京兆尹,咸从南阳太守入为少府(6),与方进厚善。先是逢信已从高弟(第)郡守历京兆、太仆为卫尉矣(7),官簿皆在方进之右。及御史大夫缺,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而方进得之。会丞相宣有事与方进相连,上使五二千石杂问丞相、御史(8),咸诘责方进,冀得其处(9),方进心恨。初大将军凤奏除陈汤为中郎,与从事(10)。凤薨后,从弟车骑将军音代凤辅政,亦厚汤。逢信、陈咸皆与汤善,汤数称之于凤、音所。久之,音薨,凤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商素憎陈汤,白其罪过,下有事案验,遂免汤,徙敦煌(11)。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12),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旨),不敢发言。居亡(无)何(13),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汗(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僻)亡(无)功效,而官媚邪臣(14),欲以徼幸,苟得亡(无)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15)’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

  (1)楚国:据《陈咸传》,当作“楚内史”。北海、东郡:皆郡名。北海郡治营陵(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东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2)阳朔: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4—前21)。(3)王章: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4)琅邪:郡名。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冯野王:冯奉世之子。《冯奉世传》附其传。(5)甫:始也。(6)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少府:官名。掌山海他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7)京兆:京兆尹。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8)使五二千石杂问:晋灼曰:“大臣狱重,故以秩二千石五人诘责之。”(9)其处:指翟方进的官位(即御史大夫)。(10)此处有误。中郎:据《陈汤传》(本书卷七十),当作“从事中郎”。与:据颜注“每有政事皆与谋之而行也”,“与”字下有缺文,疑作“与谋政”。 (11)敦煌:郡名。治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12)小冠杜子夏:指杜钦。杜周之子。《杜周传》附其传。(13)无何:没多久。(14)官:犹“公”。(15)“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见《论语·阳货篇》。意谓不可让鄙夫事君。

  后二岁余,诏举方正直言之士,红阳侯立举咸对策(1),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2)。方进复奏:“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自知罪恶暴陈,依托红阳侯立徼幸,有司莫敢举奏。冒浊苟容(3),不顾耻辱,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并劾红阳侯立选举故不以实。有诏免咸,勿劾立。

  (1)立:王立。(2)光禄大夫:官名。掌议论。属光禄勋。(3)冒浊:贪污。

  后数年,皇太后姊子侍中卫尉定陵侯淳于长有罪(1),上以太后故,免官勿治罪。有司奏请遣长就国,长以金钱与立,立上封事为长求留曰:“陛下既托文以皇太后故(2),诚不可更有它计(3)。”后长阴事发,遂下狱。方进劾立“怀好邪,乱朝政,欲倾误要主上(4),狡猾不道,请下狱。”上曰:“红阳侯,朕之舅,不忍致法,遣就国。”于是方进复奏立党友曰:“立素行积为不善,众人所共知。邪臣自结,附托为党,庶几立与(预)政事,欲获其利。今立斥逐就国,所交结尤著者,不宜备大臣,为郡守。案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故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厚善(5),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己;皆内有不仁之性,而外有俊材,过绝人伦,勇猛果敢,处事不疑,所居皆尚残贼酷虐,苛刻惨毒以立威,而亡(无)纤介爱利之风(6)。天下所共知,愚者犹惑。孔于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7)!’言不仁之人,亡(无)所施用;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此三人皆内怀奸滑,国之所患,而深相与结,信于贵戚奸臣,此国家大忧,大臣所宜没身而争也(8)。昔季孙行父有言曰(9):‘见有善于君者爱之,若孝子之养父母也;见不善者诛之,若鹰鹯之逐鸟爵(雀)也(10)。’翅翼虽伤,不避也。贵戚强党之众诚难犯,犯之,众敌并怨,善恶相冒。臣幸得备宰相,不敢不尽死。请免博、闳、咸归故郡,以销奸雄之党,绝群邪之望。”奏可。成既废锢,复徙故郡,以忧发疾而死。

  (1)淳于长:《佞幸传》有其传。(2)托文:托于诏文。(3)不可更有它计:意谓不可遣淳于长就国。(4)要:要挟。(5)(孙闳)与立交通厚善:孙闳与王立并不相爱(参考《杜周传》附仕业传)。此乃翟方进以私怨排挤之。(6)爱利:仁爱而利人。(7)“人而不仁如礼何”:见《论语·八佾篇》。意谓若用不仁之人,则礼崩乐坏。(8)没身而争:犹云拼命力争。(9)季孙行父:即季文子,春秋时鲁卿。(10)“见有善于君者爱之”等句:见《左传》文公十年。文字稍异。

  方进知(智)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饰)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无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旨)以固其位。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1)。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2),君何疑焉?其专心壹意毋怠,近医药以臼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3),刺吏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

  (1)乞骸骨:要求退职。(2)与:许也。(3)孙宝:本书卷七十七有其传。萧育:萧望之之子。《萧望之传》附其传。

  方进虽受《穀梁》(1),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其《左氏》则国师刘歆(2),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厚李寻(3),以为议曹。为相九岁,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4),寻奏记言:“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往者数白(5),三光垂象,变动见端,山川水泉,反理视(示)患,民人讹谣,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为寒心。今提扬眉(6),矢贯中(7),狼奋角(8),弓且张(9),金历库(10),土逆度(11),辅湛(沈)没(12),火守舍(13),万岁之期(14),近慎朝暮(15)。上无恻怛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身(16),难矣!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17)?阖府三百余人(18),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1)《穀梁》:《穀梁传》。(2)“刘歆”下省一“师”字;因其下有一“师”字而省。(3)李寻: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4)绥和二年:前7年。荧惑:火星。心:星名。二十八宿之一。(5)白:言报告于翟方进。(6)提:摄提星。扬眉:言扬其芒角。(7)矢:枉矢星。贯中:谓贯于摄提中。(8)狼:星名。奋角:有芒角。(9)弓:天弓九星。张:言兵起之象。(10)金:星名。又称太白星。历库:言历武库则兵起。(11)土:星名。又称镇星。逆度:逆行。(12)辅:星名。北斗第四星旁的一小星。沈没:言不见。辅星,比喻近臣;辅星沈没,为翟方进将死之占。 (13)火:垦名。又称荧惑。守舍:守心。(14)万岁之期:谓死。(15)近慎朝暮:言朝夕将发生事变。(16)具臣:备位充数之臣。(17)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意谓事关重大,不只斥逐而已。(18)阖府:指丞相府。

  方进忧之,不知所出,会郎贲丽善为星(1),言大臣宜当之(2)。上乃召见方进。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曰:“皇帝问丞相:君有孔子之虑,孟贲之勇(3),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惟君登位,于今十年,灾害并臻,民被饥饿,加以疾疫溺死,关门牡开(4).失国守备,盗贼党辈,吏民残贼,殴杀良民,断狱岁岁多前。上书言事,交错道路,怀奸朋党,相为隐蔽,皆亡(无)忠虑,群下凶凶,更相嫉妒,其咎安在?观君之治,无欲辅朕富民便安元元之念。间者郡国谷虽颇孰(熟),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5),未能尽还,夙夜未尝忘焉。朕惟往时之用(6),与今一也,百僚用度各有数。君不量多少,一听群下言,用度不足,奏请一切增赋(7),税城郭堧及园田(8),过更(9),算马牛羊(10),增益盐铁,变更无常。朕既不明,随奏许可,后议者以为不便,制诏下君,君云卖酒醪(11)。后请止,未尽月复奏议令卖酒醪。朕诚怪君,何待容容之计(12),无忠固意,将何以辅朕帅(率)道(导)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13)’欲退君位,尚未忍。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强食慎职。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

   (1)贲丽:姓赏(bēn),名丽。星:谓占星术。(2)言:指对皇帝而言。(3)孟贲:古代的勇士。 (4)牡:锁闩。(5)前去城郭:谓流亡。(6)用:谓财用。(7)一切:权时。(8)堧(ruán):城下田。(9)过更(gěng):古代徭役制之一。应服役者出钱入官,由官府别雇人代为服役。 (10)算马牛羊:指牲畜税。汉代人丁税曰算赋。此谓算及牲畜。 (11)卖:指官卖。(12)容容:谓随众上下。(13)“高而不危”二句:见《孝经·诸侯章》。

  方进即日自杀。上秘之,遣九卿册赠以丞相高陵侯印绶,赐乘舆秘器(1),少府供张(帐),柱槛皆衣素(2)。天子亲临吊者数至(3),礼赐异于它相故事(4)。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1)秘器:棺材。(2)柱槛皆衣索:屋柱与槛杆都披上白布。(3)至:当是“焉”字之误(杨树达说)。(4)礼赐异于它相故事:颜师古引《汉旧仪》云:“丞相有疾,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从两门入。即薨,移居第中,车驾往吊,赠棺、棺殓具,赐钱、葬地。葬日,公卿以下会葬焉。”

  宣字太伯,亦明经笃行,君子人也。及方进在,为关都尉、南郡太守(1)。

  (1)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少子曰义。义字文仲,少以父任为郎,稍迁诸曹(1).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2),又素著名州郡,轻义年少。义行太守事(3),行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立持酒肴谒丞相史,对饮未讫,会义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立语言自若(4)。须臾义至,内谒径入(5),立乃走下。义既还,大怒,阳(佯)以他事召立至,以主守盗十金,贼杀不辜,部掾夏恢等收缚立(6),传送邓狱(7)。恢亦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8)。义曰:“欲令部尉自送,则如勿收邪(9)!”载环宛市乃送(10),吏民不敢动,威震南阳。

  (1)诸曹:汉成帝时尚书令下设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统称诸曹。(2)曲阳侯:王根。(3)行:代理职务。(4)自若:言如故。(5)内谒:犹通名。(6)部:部署。掾:属吏。(7)邓:县名。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8)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建议翟义因行县而以刘立自随送至邓县之狱。 (9)如:当也(杨树达说)。(10)环:绕也。

  立家轻骑驰从武关入语曲阳侯(1),曲阳侯白成帝。帝以问丞相。方进遣吏敕义出宛令(2)。宛令已出,吏还白状,方进曰:“小儿未知为吏也,其意以为人狱当辄死矣(3)。”

  (1)武关:关名。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2)出:释放。(3)方进曰等句:意谓翟义尚不明白政法方面的复杂根因。

  后义坐法免,起家而为弘农太守(1),迁河内太守(2),青州牧。所居著名,有父风烈。徙为东郡太守(3)。

  (1)弘农:郡名。治弘农(在今河南灵宝东北)。(2)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西南)。(3)东郡:郡名。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1):“新都侯摄天子位(2),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3),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4),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蕃(藩)(5),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抗)扞(捍)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6),犹可以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7)?”丰年十八,勇壮,许诺。

  (1)上蔡:县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2)新都侯:王莽。(3)故:故意。(4)观望:谓观察人心所向。(5)强藩:强大的诸侯王。(6)埋名:埋没声名。(7)乃:你。

  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字、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结谋(1)。及东郡王孙庆素有勇略,以明兵法,征在京师,义乃诈移书以重罪传逮庆(2)。于是以九月都试日斩观令(3),因勒其车骑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帅。严乡侯信者,东平王云子也。云诛死,信兄开明嗣为王,薨,无子;而信子匡复立为王,故义举兵并东平(4),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移檄郡国,言莽鸠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恭)行天罚。郡国皆震,比至山阳(5),众十余万。

  (1)刘信:东平王刘宇之孙、刘云之子。(2)传逮:谓追捕到案。(3)都试:考试。汉制以立秋日总试骑士。观:县名。在今河南清丰东南。(4)东平:工国名。治东平(在今山东东平县东)。(5)山阳:郡名。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1),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2),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3),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4),中郎将震羌侯窦兄为奋威将军(5),凡七人,自择除关西人为校尉军吏(6),将关东甲卒,发奔命以击义焉(7)。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8),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屯武关(9),羲和红休侯刘歆为扬武将军屯宛(10),太保后丞丞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屯霸上(11),常乡侯王挥为车骑将军屯平乐馆,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屯城北(12),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皆勒兵自备。

  (1)党亲:同党、同族。(2)春王:城门名。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王莽改宣平门为此名。(3)宗伯:官名。王莽改宗正为宗伯。(4)中少府;长乐少府。因其在宫中,故称中少府。(5)中郎将:官名。属郎中令(光禄勋)。窦兄:即窦况。《汉书》多书“况”作“兄”,为避班况讳改。(6)关西: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下文“关东”,批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7)奔命:军队名。汉代郡国应急的部队。(8)函谷关:关名。在今河南新安东。(9)将作大匠:官名。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它土木建筑。逯并:姓逯,名并。(10)羲和:官名。掌天文。刘歆:刘向之子。《楚元王传》附其传。(11)太保后丞:官名。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12)城北:长安城北。

  莽日抱孺子会群臣而称曰(1):“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叛)(2),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3)!”群臣皆曰;“不遭此变,不章圣德。”莽于是依《周书》作《大诰》,曰:

  (1)孺子:孺子婴。(2)成王:周成王。周公:周公旦。管蔡:管叔、蔡叔。禄父:商纣王之子。(3)斗筲:自喻材器细小。

  惟居摄二年十月甲子(1),摄皇帝若曰(2):大诰道诸侯王三公列侯于汝卿大夫元士御事(3)。不吊(4),天降丧于赵、傅、丁、董(5)。洪惟我幼沖孺子(6),当承继嗣无疆大历服事(7),予未遭其明哲能道(导)民于安,况其能往知天命!熙(8)!我念孺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所济度(渡),奔走以傅(附)近奉承高皇帝所受命,予岂敢自比于前人乎(9)!天降威明(10),用宁帝室,遗我居摄宝龟。太皇太后以丹石之符(11),乃绍天明意,诏予即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1)居摄二年:公元7年。(2)摄皇帝:王莽。(3)于:与也。御事:主事。(4)不吊:言不为天所吊悯。(5)赵、傅、丁、董:指赵飞燕、傅太后、丁太后、董贤。(6)洪:大也。惟:思也。幼沖:幼稚。(7)服事:谓执政。(8)熙:感叹辞。(9)前人:指周公旦。(10)威明:犹言明威。(11)太皇太后:指元后王政君。本书有其传。

  反虏故东郡太守翟义擅兴师动众,曰“有大难于西土(1),西土人亦不靖。”于是动严乡侯信,诞敢犯祖乱宗之序(2)。天降威遗我宝龟(3),固知我国有疵灾,使民不安,是天反复右(祐)我汉国也。粤其闻日(4),宗室之俊有四百人(5),民献仪九万夫(6),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7)。我有大事(8),休(9),予卜并吉,故我出大将告郡太守、诸侯相、令、长曰:“予得吉卜,予惟以汝于伐东郡严乡速播臣(10)。”尔国君或者无不反曰(11):“难大(12),民亦不静,亦惟在帝宫诸侯宗室,于小子族父(13),敬不可征(14)。”帝不违卜(15),故予为沖人长思厥难曰:“呜呼!义、信所犯,诚动鳏寡,哀哉!”予遭天役遗(16),大解难于予身(17),以为孺子,不身自恤(18)。

  (1)西土:谓西京。(2)诞:大也。(3)遗我宝龟:当涉上文而衍(洪颐煊说)。(4)粤:发语辞。(5)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指诸刘见在者。(6)民献仪:当作“民仪”,“献”衍字。民仪,民之表仪,谓贤者。(7)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意谓我有诸刘与民仪共谋国事,以求成功。(8)大事:戎事。(9)休:美也。(10)于:往也。逋:亡也。播:散也。(11)或者无不反曰:意谓或许有这样的说法。(12)难:灾难。 (13)小子族父:言刘信乃孺子的族父。(14)蔽不可征:意谓当加礼敬而不可征讨。(15)帝:指汉帝(皮锡瑞说)。(16)予遭天役遗:谓天以汉家役事遗我。(17)大解难于予身:意谓我担负除难的责任。(18)不身自恤:言不是为恤自身。

  予义彼国君泉陵侯上书曰(1):“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乐,班度量(2),而天下大服。太皇太后承顺天心,成居摄之义。皇太子为孝平皇帝子(3),年在襁褓;宜且为子,知为人子道,令皇太后得加慈母恩。畜养成就,加元服,然后复子明辟(4)。”

  (1)义彼:义其人。泉陵侯:刘庆。(2)班:颁布。(3)皇太子:指孺子。(4)复子明辟:谓还孺予以君位。辟,君也。

  熙!为我孺子之故,予惟赵、傅、丁、董之乱,遏绝继嗣,变剥適(嫡)庶,危乱汉朝,以成三厄(1),队(坠)极厥命(2)。呜呼!害(易)其可不旅力同心戒之哉(3)!予不敢僭上帝命(4)。天休于安帝室,兴我汉国,惟卜用克绥受兹命(5)。今天其相民,况亦惟卜用(6)!

  (1)三厄:谓国统三绝(刘奉世说)。(2)极:尽也。(3)易(hé):何也。旅力:众力。旅,众也。(4)僭:不信。(5)克绥受兹命:能安受此命。(6)卜用:意谓用卜则吉。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祐)(1),阴精女主圣明之祥(2),配元生成(3),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4),神灵之徽(5),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厥害適(嫡)统不宗元绪者,辟不违亲(6),辜不避戚。夫岂不爱?亦惟帝室。是以广立王侯,并建曾玄,俾屏我京师,绥抚字内;博征儒生,讲道于廷,论序乖缪,制礼作乐,同律度量,混壹风俗;正天地之位,昭郊宗之礼,定五飐庙挑,咸秩亡(无)文(7);建灵台(8),立明堂(9),设辟雍(10),张大学(11),尊中宗、高宗之号(12)。昔我高宗崇德建武,克绥西域,以受白虎威胜之瑞(13),天地判合,乾坤序德(14)。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五德嘉符,相因而备。《河图》《洛书》远自昆仑,出于重野。古谶著言,肆今享实(15)。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惮我成就洪烈也(16)。呜呼!天明威辅汉始而大大矣(17)。尔有惟旧人泉陵侯之言,尔不克远省,尔岂知太皇太后若此勤哉!

  (1)沙鹿之祐:张晏曰:“春秋时沙鹿崩,王莽以为元后之祥,语在《元后传》。”元城:县名。在今河北大名东。沙鹿:地名。在元城县境。(2)阴精女主圣明之祥:李奇曰:“李亲怀元后,梦月人怀,阴精女主之祥。”(3)无:无帝。成:成帝。(4)获西王母之应:孟康曰:“民传把西王母之应。”(5)徽:证也。(6)辟:刑法。(7)咸秩无文:无文籍记载的废祀皆祭之。(8)灵台:台名。据《三辅黄图》,汉有灵台,在长安西北,是观测天象之所。(9)明堂:古时天子宣明政教之处。(10)辟雍:古代王朝的大学。(11)太学:即大学。(12)中宗:宣帝。高宗:元帝。(13)受白虎威胜之瑞:应劭曰:“元帝诛灭郅支单于,怀辑西域,时有献白虎者,所以威远胜猛也。”(14)此意谓元帝与王后的结合如天地相配。(15)肆:故也。(16)洪烈:大业。(17)大大:非常之大。

  天毖劳我成功所(1),予不敢不极卒安皇帝之所图事(2)。肆予告我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御事(3):天辅诚辞(4),天其累我以民(5),予害(曷)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6)?天亦惟劳我民(7),若有疾(8),予害(易)敢不于祖宗所受休辅(9)?予闻孝子善继人之意,忠臣善成人之事。予思若考作室,厥子堂而构之(10);厥父曹,厥子播而穫之(11)。予害(曷)敢不于身抚祖宗之所受大命?若祖宗乃有效汤武伐厥子,民长其劝弗救(12)。呜呼肆哉(13)!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御事,其勉助国道明(14)!亦惟宗室之俊,民之表仪,迪知上帝命(15)。粤天辅诚,尔不得易定(16)!况今天降定于汉国,惟大艰人翟义、刘信大逆,欲相伐于厥室,岂亦知命之不易乎(17)?予永念曰天惟丧翟义、刘信,若啬夫,予害(曷)敢不终予亩(18)?天亦惟休于祖宗,予害(曷)其极卜,害(曷)敢不于从(19)?率宁人有旨疆土(20),況今卜并吉!故予大以尔东征,命不僭差(21),卜陈惟若此(22)。

  (1)天毖劳我成功所:谓天慎劳我国家成功之所在。(2)卒:终也。图事:所谋之事。(3)肆:故也。告:晓谕之。(4)诚辞:至诚之辞。(5)累:托也。(6)图功所终:谋成安人之功。(7)劳:抚慰。(8)若有疾:言民若有疾苦。(9)休辅:言休息而辅助之。(10)予思若考作室二句:谓父有作室之意,则子当筑堂而构成之。(11)厥父曹,厥子播而获之:谓父开垦荒地,子当播种而收获之。菑(zī):开荒。 (12)若祖宗乃有效汤武伐厥子:意谓若汉家祖宗在上,乃有翟义、刘信等,效汤、武伐其子孙,尔等为民之长者其可相劝弗救乎?(王先谦说) (13)肆:谓出力。(14)道:由也。道明:言由于明智。(15)迪知上帝命:言当遵道而知天命。(16)粤天辅诚:谓天道辅诚,尔不得改易天之定命。(17)命之不易:天命不可改易。(18)若啬夫二句:意谓我当如啬夫治田除草,以完成农事。(19)予易其极小:意谓我何敢不从占卜之道。 (20)宁:安也。旨:美也。(21)命不悟差:谓必信于命。(22)卜陈:卜兆陈列。

  乃遣大夫桓谭等班行谕告当反(返)位孺子之意(1)。还,封谭为明告里附城(2)。

  (1)大夫:据《王莽传》,桓谭时为谏大夫。桓谭(?前—后56):字君山,沛国相县人。官至议郎给事中。著《新论》二十九篇,早佚,今有辑本。(2)附城:谓如古附庸。

  诸将东至陈留菑(1),与义会战,破之,斩刘璜首。莽大喜,复下诏曰:“太皇太后遭家不造,国统三绝(2),绝辄复续,恩莫厚焉,信莫立焉。孝平皇帝短命早崩,幼嗣孺沖(3),诏予居摄。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4),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伏念太皇太后惟经艺分析(5),王道离散,汉家制作之业独未成就,故博征儒士,大兴典制,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王道粲然,基业既著,干载之废,百世之遗,于今乃成,道德庶几于唐虞,功烈比齐于殷周(6)。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贼害我孺子,罪深于管蔡(7),恶甚于禽兽。信父故东平王云,不孝不谨,亲毒杀其父思王,名曰巨鼠(8),后云竟坐大逆诛死(9)。义父故丞相方进,险诐阴贼(10),兄宣静言令色(11),外巧内嫉(12),所杀乡邑汝南者数十人(13),今积恶二家,迷惑相得,此时命当珍,天所灭也。义始发兵,上书言宇、信等与东平相辅谋反(14),执捕械系,欲以威民,先自相被以反逆大恶(15),转相捕械,此其破殄之明证也。已捕斩断信二子谷乡侯章、德广侯鲔,义母练、兄宣、亲属二十四人皆磔暴于长安都市四通之衢(16)。当其斩时,观者重叠(17),天气和清,可谓当矣。命遣大将军共(恭)行皇天之罚,讨海内之仇,功效著焉,予甚嘉之。《司马法》不云乎(18)?‘赏不逾时。’欲民速睹为善之利也。今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皆为列侯,户邑之数别下。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19),即军中拜授。”因大赦天下。

  (1)陈留:郡名。治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菑:县名。在今河南民权东北。(2)国统三绝:谓成帝、哀帝、平帝皆无子。(3)孺沖:谓幼小的皇帝。(4)托:或作“孤”,宋祁曰:“监本、杨本、郭本‘托’作‘孤’。”(5)惟:恩也。(6)烈:业也。(7)管、蔡:西周的管叔、蔡叔。因反对周公摄政而被镇压。(8)巨鼠:东平王刘云之绰号。(9)东平王刘云事,具见《宣元六王传·东平王传》。(10)诐(bì):邪僻。(11)静言令色:巧言令色。因下句有“巧”字,此处改巧为“静”。(12)外巧内嫉:表面上善良,骨子里嫉害。(13)汝南:郡名。治上蔡(在今河南上蔡西南)。相辅:并力之义。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15)被:加也。(16)磔(zhé):古时分裂肢体的酷刑。暴(pù):显露。(17)重叠:形容人众多。(18)《司马法》:古代的兵书。(19)縌(nì):即绶带。

  于是吏士精锐遂攻围义于国城(1),破之,义与刘信弃军庸亡(2)。至固始界中捕得义(3),尸碟陈都市(4),卒不得信(5)。

  (1)圉城:圉县城。在今河南通许东南。(2)庸亡:扮作奴仆逃亡。(3)固始:县名。在今河南太康南。(4)都市:大城市。(5)卒不得信:据《王莽传》,刘信于天凤三年被捕而遭刳剥。

  初,三辅闻翟义起(1),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县盗贼并发(2),赵明、霍鸿等自称将军,攻烧官寺(3),杀右辅都尉及令(4),劫略吏民,众十余万,火见未央宫前殿。莽昼夜抱孺子祷宗庙。复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5),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6),与甄邯、王晏西击赵明等。正月,虎牙将军王邑等自关东还,便引兵西。强弩将军王骏以无巩免,扬武将军刘歆归故宫。复以邑弟侍中王奇为扬武将军,城门将军赵恢为强弯将军,中郎将李棽为厌难将军(7),复将兵西。二月,明等珍灭,诸县悉平,还师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8),劳飨将帅,大封拜。先是益州蛮夷及金城塞外羌反畔(叛)(9),时州郡奇破之。莽乃并录,以小大为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曰“皆以奋怒,东指西击,羌寇蛮盗,反虏逆贼,不得旋踵,应时殄灭,天下咸服之功封”云。莽于是自谓大得天人之助,至其年十二月,遂即真矣(10)。

  (1)三辅:即京兆尹、左冯诩、右扶风。(2)茂陵: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汧:县名。在今陕西陇县南。(3)官寺:官府。(4)右辅:右扶风之别称。右辅都尉:官名。掌右扶风军事。(tái):县名。在今陕西武功西南。(5)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6)大鸿胪:官名。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原掌少数民族事务,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7)李棽:姓李,名棽(shēn)。(8)白虎殿:在未央宫中。(9)益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当今四川、云南、贵州与陕西南部等地区,以及缅甸北部。金城:郡名。治允吾(在今甘肃永靖西北)。羌:古族名,处在今甘肃、青海一带。(10)即真:称帝。

  初,义所收宛令刘立闻义举兵,上书愿备军吏为国讨贼,内报私怨。莽擢立为陈留太守,封明德侯。

  始,义兄宣居长安,先义未发(1),家数有怪,夜闻哭声,听之不知所在。宣教授诸生满堂,有狗从外入,啮其中庭群雁数十(2),比惊救之,已皆断头。狗走出门,求不知处。宣大恶之,谓后母曰:“东郡太守文仲素倜傥,今数有恶怪,恐有妄为而大祸至也(3)。大(太)夫人可归(4),为弃去宣家者以避害。”母不肯去,后数月败。

  (1)先义未发:谓翟义未发兵之前。(2)雁:鹅也。古谓鹅为雁,(王引之《经义述闻》)。(3)恐有:疑作“恐其”。(4)归:指归其本族(今谓娘家)。

  莽尽坏义第宅,汗(污)池之。发父方进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烧其棺柩,夷灭三族,诛及种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1)。而下诏曰:“盖闻古者伐不敬,取其鲸鲵筑武军(2),封以为大戮(3),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4)。乃者反虏刘信、翟义悖逆作乱于东,而芒竹群盗赵明、霍鸿造逆西土(5),遣武将征讨,咸伏其辜。惟信、义等始发自濮阳,结奸无盐(6),殄灭于圉。赵明依阻槐里环堤(7),霍鸿负倚盩厔芒竹(8),咸用破碎,亡(无)有余类。其取反虏逆贼之鲸鲵,聚之通路之旁,濮阳、无盐、圉、槐里、盩厔凡五阶,各方六丈、高六尺,筑为武军,封以为大戮,荐树之棘(9)。建表木(10),高丈六尺。书曰‘反虏逆贼鲸鲵’,在所长吏常以秋循行(11),勿令坏败,以惩淫慝焉。”

  (1)棘(jí):棘刺。五毒:指五种毒虫,通常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2)鲸鲵(jīngní):即鲸。比喻凶恶的人。武军:占时战胜者积敌尸封土为垒,以彰武功,称武军。 (3)大戮:大陈其尸。陈尸为戮。(4)京观:古时战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尸,封土成冢,称为京观。慝:恶也。(5)芒竹:地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6)无盐:县名。在今山东汶上北。(7)槐里:县名。在今陕西兴个东南。(8)盩厔(zhōuzhì):县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9)荐:聚集。(10)表木:木牌。(11)在所;所在之处。

  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1),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2)。反乎覆(3),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4)。”

  (1)鸿隙:陂名。在今河南汝南至息县一带。 (2)豆食:以豆为食物。羹芋魁:以芋根为羹。(3)反乎覆:事反复无常,意谓祸兮福所倚。(4)两黄鹄:这是假托神意。

  司徒掾班彪曰(1):“丞相方进以孤童携老母,羁旅入京师(2),身为儒宗,致位宰相,盛矣。当莽之起,盖乘天威,虽有贲、育(3),奚益于敌(4)?义不量力,怀忠愤发,以陨其宗(5),悲夫!”

  (1)司徒掾:司徒的掾属。班彪曰:班固之父彪发论。不仅传论为班彪所论,而且传文也可能是班彪所作。(2)羁旅:寄居作客。(3)贲、育:孟贫、夏育,皆古代著名的勇士。(4)奚益于敌:意谓不能对抗。(5)宗: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