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张易之,被流放□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沈佺期代表作:《独不见》 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 高秉(左木右秉)在《唐诗品高序》中有评: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前人论沈宋,大抵薄其为人而又肯定他们在律诗中的地位。
这段文字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一世祖佺期公的盖棺定论。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名气不太大而又不可缺失的文学史人物,文学史家只取其长而不理其冤,因而使“又皆诌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薄其为人”的评价一直流传至今,果真如此吗?
沈佺期诗文作品欣赏
- 卷九十七·沈佺期的诗
- 卷九十六·沈佺期的诗
- 沈佺期的诗
- 夜宿七盘岭
- 夏晚寓直省中
- 独不见
- 杂诗·闻道黄龙戍
-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_初闻衡汉来
- 被弹
- 被试出塞
- 别侍御严凝
-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
- 长门怨_月皎风泠泠
- 初达驩州
- 初达驩州_自昔闻铜柱
- 春闺(一本连后杂诗三首作杂诗四首)
- 从幸香山寺应制
- 骢马_西北五花骢
- 答宁处州书(一作答宁处州报赦)
- 芳树(一作宋之问)
- 凤笙曲
- 凤箫曲(一作古意)
-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_主家山第早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_芳郊绿野散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_东郊暂转迎
-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
-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 古歌
- 古镜
- 关山月_汉月生辽海
- 过蜀龙门
-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
-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
-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或宋之问诗)
-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 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
- 横吹曲辞·长安道_秦地平如掌
- 横吹曲辞·出塞_十年通大漠
- 横吹曲辞·关山月_汉月生辽海
- 横吹曲辞·梅花落_铁骑几时回
- 横吹曲辞·折杨柳_玉窗朝日映
- 红楼院应制(一作僧广宣诗)
- 驩州南亭夜望
- 黄鹤
- 回波乐_回波尔时佺
- 晦日浐水应制
- 剪彩_宫女怜芳树
- 饯高唐州询
- 饯唐郎中洛阳令
- 饯远
-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
- 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 览镜_霏霏日摇蕙
- 乐城白鹤寺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钓竿篇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
-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
- 临高台_高台临广陌
- 岭表逢寒食
- 龙池篇(唐享龙池乐章第三章)
- 陇头水_陇山飞落叶
- 洛阳道
- 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
- 梅花落(一作宋之问诗)
- 拟古别离
- 牛女(一作宋之问诗)
- 陪幸太平公主南庄诗(一作苏颋诗)
- 霹雳引
- 七夕_秋近雁行稀
- 七夕曝衣篇
- 秦州薛都督挽词_十里绛山幽
-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缕人胜应制
- 入少密溪
- 入卫作
- 三日梨园侍宴(一作梨园亭侍宴)
- 伤王学士
- 上之回_制书下关右
- 少游荆湘因有是题
- 绍隆寺
-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
-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_皇家贵主好
- 守岁应制
- 寿阳王花烛(一作宋之问诗)
-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_金舆旦下绿
-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 送乔随州侃
- 送友人任括州
-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
- 题椰子树
-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 同工部李侍郎適访司马子微
-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 铜雀台(一作宋之问诗)
- 王昭君(一作宋之问诗)
- 枉系二首
- 巫山高_巫山高不极
-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
- 喜赦
- 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
- 咸阳览古
- 相和歌辞·王昭君_非君惜鸾殿
-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 兴庆池侍宴应制_碧水澄潭映
- 幸白鹿观应制_紫凤真人府
-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
-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 夜泊越州逢北使
- 游少林寺
- 有所思(一作宋之问诗)
- 岳馆
- 杂歌谣辞·古歌
- 杂诗三首(一本连前春闺作杂诗四首)
-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一作僧广宣诗)
- 早发平昌(一作昌平)岛
- 则天门赦改年
-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
- 折杨柳(一作宋之问诗)
- 紫骝马_青玉紫骝鞍
-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