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作者
更新日期:2011-04-07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字词解释
1,昔:以前
2,里:乡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头
5,而:罢了
6,携:携带
7,第:住处,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从前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
35.自:从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今
40.去:离开
文言知识
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道理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