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846~904),唐代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
【生平】
杜荀鹤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杜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他脍炙人口的诗《春宫怨》,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段的高超。然而杜荀鹤的诗的主要成就,还在于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时世行》2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后,藩镇混战的年月里人民的痛苦生活。这类诗篇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有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行世。
【文学贡献】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 荀鹤(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7岁时已露头角。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中间也曾旅游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于他晚节投靠朱温,壮志清名,中道而废(《鉴诫录》),为时论所惋惜。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唐末诗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等为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的,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的杜荀鹤、诗集中保存的五律诗几近130首,其中表现山林生活、寂静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属于贾岛一派。他不是不能写温李风格的诗,列在《唐风集》卷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春宫怨》,被人说是宫词为唐第一,并流传谚语说:杜词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那种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鹤诗的主要成就,倒是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与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谕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再经胡城县》、《题所居村舍》,声讨了一群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的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藩镇混战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惨世界。此外,如《蚕妇》、《伤硖石县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雪》、《山中对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阶级对立的不平现象。
这类诗篇的写法特点,不同于从元白到皮日休的新乐府。它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精练地把内涵广阔的境界压缩在短幅之中,常用鲜明的对比和深透一层写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显示了它能突破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幕府燕闲录》),亦殊浅易(翁方纲《石洲诗话》),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
《唐风集》通行有明汲古阁刊本。近人刘世珩辑《贵池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以刘刻本为底本,并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编成《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卷六百九十三·杜荀鹤的诗
- 卷六百九十二·杜荀鹤的诗
- 杜荀鹤的诗
- 再经胡城县
- 田翁
- 题所居村舍
- 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
- 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
- 泾溪
- 江岸秋思
- 湘中秋日呈所知
- 闽中秋思
- 山中寡妇
- 送人游吴
- 春宫怨
- 卷六百九十三·杜荀鹤的诗
- 卷六百九十二·杜荀鹤的诗
- 杜荀鹤的诗
- 八骏图_丹雘传真未
- 白发吟
- 别从叔
- 别衡州牧
- 别敬侍郎
- 别舍弟
- 别四明钟尚书
- 蚕妇_粉色全无饥
- 长安春感
- 长安道中有作
- 长安冬日
-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 酬张员外见寄
-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 出关投孙侍御
- 出山
- 春宫怨(一作周朴诗)
- 春闺怨_朝喜花艳春
- 春来燕
- 春日登楼遇雨
- 春日访独孤处士
- 春日旅寓
- 春日山居寄友人_野吟何处最
-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 春日闲居即事
-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
- 辞杨侍郎
- 辞郑员外入关
- 辞座主侍郎
- 登城有作
-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
- 登山寺
- 登石壁禅师水阁有作
- 登天台寺
- 钓叟
-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 冬末投长沙裴侍郎
-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 读友人诗
- 读友人诗卷
- 读张仆射诗(曾应举,不及第,投笔领郡)
- 读诸家诗
-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 访蔡融因题
- 访道者不遇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 感春_无况青云有
- 感秋_年年名路谩
- 感寓_大海波涛浅
- 顾云侍御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 观棋_对面不相见
- 馆舍秋夕
- 过巢湖
-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
-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 和舍弟题书堂
- 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
-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 和友人见题山居
-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 和友人送弟
- 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敕下时,年七岁)
- 怀庐岳旧隐
- 怀庐岳书斋
- 怀紫阁隐者_紫阁白云端
- 寄从叔
- 寄窦处士
- 寄顾云
- 寄李溥
- 寄李隐居
- 寄临海姚中丞
- 寄舍弟
- 寄诗友
- 寄同人
- 寄温州崔博士
- 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博(朱名褒)
- 寄益阳武灌明府
- 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 江南逢李先辈
- 江上送韦彖先辈
- 江上与从弟话别
- 江下初秋寓泊
- 将归山逢友人
-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
- 将入关安陆遇兵寇
- 将游湘湖有作
- 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 近试投所知
- 经废宅
- 经贾岛墓
- 经九华费征君墓
- 经青山吊李翰林
- 经严陵钓台
- 句_旧衣灰絮絮
- 隽阳道中
-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 哭贝韬
- 哭陈陶_耒阳山下伤
- 哭方干
- 哭刘德仁
- 哭山友
- 哭友人
- 苦吟_世间何事好
- 离家_丈夫三十身
- 李昭象云与二三同人见访有寄
- 梁王坐上赋无云雨
- 鸬鹚
-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 旅感
- 旅怀_蒹葭月冷时
- 旅舍遇雨
- 旅寓
- 旅寓书事
- 旅中卧病
- 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 乱后逢村叟(一作时世行)
-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 乱后归山
- 乱后旅中遇友人
- 乱后山居
- 乱后山中作
- 乱后书事寄同志
- 乱后送友人归湘中
- 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
- 乱后再逢汪处士
- 马上行
- 闽中别所知
- 钱塘别罗隐
- 遣怀_驱驰岐路共
- 清溪来明府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 秋晨有感
- 秋江雨夜逢诗友
- 秋日泊浦江
- 秋日湖外书事
- 秋日怀九华旧居
- 秋日寄吟友
- 秋日旅舍卧病呈所知
-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 秋日卧病(一作秋日旅中)
- 秋日闲居寄先达
- 秋宿临江驿
- 秋宿栖贤寺怀友人
- 秋宿山馆
- 秋宿诗僧云英房因赠
- 秋夕_世间多少能
- 秋夕病中
- 秋夜苦吟
- 秋夜晚泊
- 秋夜闻砧
- 入关寄九华友人
- 入关因别舍弟
- 塞上_草白河冰合
- 塞上_旌旗鬣鬣汉
- 塞上伤战士
- 山居寄同志
- 山居自遣
- 山寺老僧
- 山中对雪有作
- 山中寡妇(一作时世行)
- 山中寄诗友
- 山中寄友人_深山多隙地
- 山中喜与故交宿话
- 山中贻同志
- 伤病马
- 伤硖石县病叟
- 书事投所知
- 书斋即事
- 泗上客思
- 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
- 送陈昈归麻川
- 送福昌周繇少府归宁兼谋隐
- 送黄补阙南迁
- 送九华道士游茅山
- 送李镡游新安
-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
- 送青阳李明府
- 送人归淝上
- 送人南游_凡游南国者
- 送人游江南
- 送人宰德清
- 送人宰吴县
- 送僧_道了亦未了
-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 送僧归国清寺
- 送舍弟_我受羁栖惯
- 送蜀客游维扬
- 送韦书记归京(座主侍郎同举)
- 送吴蜕下第入蜀
- 送项山人归天台
- 送姚庭珪
- 送友人牧江州
- 送友人入关
- 送友人游南海
- 送友人宰浔阳
- 送友游吴越
- 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
- 宿村舍
-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 宿栾城驿却寄常山张书记
- 题仇处士郊居(处士弃官卜居)
- 题道林寺
- 题德玄上人院
- 题弟侄书堂
- 题衡阳隐士山居
- 题护国大师塔
- 题花木障
- 题会上人院
- 题江山寺
- 题江寺禅和
- 题觉禅和
- 题开元寺门阁
- 题历山舜词(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
- 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 题唐兴寺小松
- 题田翁家
- 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 题汪明府山居
- 题汪氏茅亭
- 题新雁(一作罗邺诗)
- 题岳麓寺
-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
- 题著禅师
- 题宗上人旧院
- 投长沙裴侍郎
- 投从叔补阙
- 投江上崔尚书
- 投李大夫
- 投宣谕张侍郎乱后遇毗陵
- 投郑先辈
- 途中春
- 途中有作
- 晚泊金陵水亭_江亭当废国
- 晚春寄同年张曙先辈
- 望远
- 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
-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_江上数株桑
- 维扬逢诗友张乔
- 闻子规_楚天空阔月
- 溪岸秋思
- 溪居叟
- 溪兴
-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 戏题王处士书斋
- 戏赠渔家
- 下第出关投郑拾遗
- 下第东归别友人
- 下第东归道中作
- 下第东归将及故园有作
- 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 下第投所知
- 夏日登友人书斋林亭
-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 闲居即事_形觉清羸道
- 闲居书事
- 献长沙王侍郎
- 献池州牧
-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 献新安于尚书
- 献郑给事
- 湘江秋夕
- 小松_自小刺头深
- 新栽竹_劚破苍苔色
- 行次荥阳却寄诸弟
- 叙吟_多惭到处有
- 雪_风搅长空寒
- 雪中别诗友
- 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
- 贻里中同志
- 游茅山_步步入山门
-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
- 与友人对酒吟
- 与友人话别
- 御沟柳
- 早发_东窗未明尘
- 赠崔道士
- 赠老僧
- 赠李镡(镡自维扬遇乱,东入山中)
- 赠李蒙叟
- 赠溧水崔少府
- 赠临上人
- 赠庐岳隐者
- 赠聂尊师
- 赠欧阳明府
- 赠彭蠡钓者
- 赠秋浦金明府长
- 赠秋浦张明府
- 赠僧_利门名路两
- 赠袒肩和尚
-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
- 赠休禅和
- 赠休粮僧_自言因病学
- 赠宣城麋明府
-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 赠友人罢举赴交趾辟命
- 赠元上人
- 赠张员外儿
- 赠质上人
- 浙中逢诗友
-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 重阳日有作
- 舟行即事
- 舟行晚泊江上寺
- 自江西归九华
- 自遣_粝食粗衣随
- 自述_四海欲行遍
- 自叙
- 醉书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