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 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社会交往】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柳枝)。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诗风】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 卷五百四十一·李商隐的诗
- 卷五百四十·李商隐的诗
- 李商隐的诗
- 重过圣女祠
-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 安定城楼
- 送母回乡
- 无题·直道相思了无益
- 暮秋独游曲江
- 辛未七夕
- 马嵬
- 诗曰
-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 霜月
- 荷花
- 忆梅
- 无题
-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 春风·春风虽自好
- 幽居冬暮
- 对雪二首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晚晴
- 乐游原
- 韩碑
- 隋宫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锦瑟
- 筹笔驿
- 春雨
-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落花
- 风雨
- 蝉
- 北青萝
- 凉思
- 为有
- 寄令狐郎中
- 夜雨寄北
- 嫦娥
- 瑶池
-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
- 贾生
- 登乐游原
- 哀筝
- 安平公诗(故赠尚书韩氏)
- 巴江柳
- 灞岸
- 白云夫旧居
- 百果嘲樱桃
- 板桥晓别
- 北楼
- 北齐二首
- 北禽
- 碧城三首
- 碧瓦
-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 别薛岩宾
- 别智玄法师
-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 残花_残花啼露莫
- 肠
- 常娥
- 嘲桃
- 嘲樱桃
- 陈后宫
- 陈后宫_玄武开新苑
- 城上_有客虚投笔
- 城外
- 池边_玉管葭灰细
- 赤壁(又见《杜牧集》)
- 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
- 酬别令狐补阙
-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 酬令狐郎中见寄_望郎临古郡
-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 初起
- 初食笋呈座中
- 楚宫
- 楚宫_湘波如泪色漻漻
- 楚宫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闲话旧事)
- 楚吟
- 楚泽
- 垂柳
- 垂柳_垂柳碧鬅茸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
- 春风_春风虽自好
- 春日_欲入卢家白
- 春日寄怀
- 春深脱衣
- 春宵自遣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
- 春游_桥峻斑骓疾
-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 促漏
- 崔处士
-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于此县寄居
- 代董秀才却扇
- 代贵公主
- 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
- 代魏宫私赠
- 代应
- 代应二首
-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
- 代赠
- 代赠二首
- 丹丘
- 当句有对
- 到秋
- 灯
- 登霍山驿楼
- 蝶
- 蝶_飞来绣户阴
- 蝶_孤蝶小徘徊
- 蝶三首
- 定子(此诗又见《杜牧外集》,题作隋苑)
- 东阿王
- 东还
- 东南
-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 洞庭鱼
- 读任彦升碑
- 独居有怀
- 独居有怀_麝重愁风逼
- 杜工部蜀中离席
- 杜司勋(牧)
- 端居
- 二月二日_二月二日江
- 房君珊瑚散
- 房中曲
- 访秋
- 访人不遇留别馆
- 访隐
-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 风_迥拂来鸿急
- 风_撩钗盘孔雀
- 蜂_小苑华池烂
- 凤_万里峰峦归
-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
- 复京
- 复至裴明府所居
-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 富平少侯
- 赋得鸡
- 赋得桃李无言
- 赋得月照冰池_皓月方离海
- 高花
- 高松
- 歌舞
- 公子
- 公子_外戚封侯自有恩
- 宫辞
- 宫妓
- 宫中曲
-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 关门柳
- 归来_旧隐无何别
- 归墅
- 闺情_红露花房白
- 桂林
- 桂林路中作
- 过楚宫
- 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旧僚杜赵李三掾
-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
- 过华清内厩门
- 过景陵
- 过姚孝子庐偶书
- 过伊仆射旧宅
-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 过郑广文旧居(郑虔)
- 海客
- 海上
- 海上谣
- 寒食行次冷泉驿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兼呈畏之员外
- 韩翃舍人即事
-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 汉宫
- 汉宫词
- 汉南书事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
-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 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 和友人戏赠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戏题)
-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
- 河内诗二首
-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
- 河阳诗
- 鄠杜马上念汉书(一云五陵怀古)
- 花下醉
- 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温泉宫曰华清宫)
- 华清宫_朝元阁迥羽
- 华山题王母祠
- 华师
-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 华州周大夫宴席
- 怀求古翁
- 淮阳路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 浑河中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 即目
- 即目_小鼎煎茶面曲池
- 即日
- 即日_桂林闻旧说
- 即日_小苑试春衣
- 妓席
-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
-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时二公从事商隐座主府)
-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 寄华岳孙逸人
- 寄令狐学士
- 寄罗劭兴
-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
- 寄裴衡
- 寄蜀客
-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卢钧)
- 寄永道士
- 寄远_姮娥捣药无
-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 假日
-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
- 江村题壁
- 江东
- 江上_万里风来地
- 江上忆严五广休(一本入集外诗)
-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 骄儿诗
- 街西池馆
-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咏叹不足之义也
- 槿花
- 槿花二首
- 晋昌晚归马上赠
- 荆门西下
- 荆山
- 井络
- 井泥四十韵
- 景阳宫井双桐
- 景阳井
- 镜槛
- 九成宫(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 九日_曾共山翁把
- 九月於东逢雪
- 旧顿(顿,宿食处也。天子行幸住宿处,亦曰顿)
- 旧将军
- 菊_暗暗淡淡紫
- 句_兰膏爇处心
- 钧天
- 可叹_幸会东城宴
- 哭刘蕡
- 哭刘司户二首
- 哭刘司户蕡
-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
-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萧浣)
- 览古
- 乐游原_春梦乱不记
- 乐游原_万树鸣蝉隔岸虹
- 泪
- 离思_气尽前溪舞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乐府诗题作杨柳枝)
- 离席
- 骊山有感
- 李夫人三首
-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 李花
- 李卫公(德裕)
-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
-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
- 临发崇让宅紫薇
-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_昨夜玉轮明
- 流莺
- 留赠畏之
- 柳_动春何限叶
- 柳_江南江北雪
- 柳_柳映江潭底
- 柳_为有桥边拂
- 柳_曾逐东风拂
- 柳下暗记
- 柳枝五首
- 龙丘途中
-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 鸾凤
- 乱石
- 马嵬二首
- 曼倩辞
- 漫成三首
- 漫成五章
- 茂陵
- 梦令狐学士
- 梦泽
-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 明日
- 明神
- 莫愁
- 牡丹_锦帏初卷卫
- 牡丹_压径复缘沟
- 木兰
- 木兰花_洞庭波冷晓
- 南朝
- 南朝_地险悠悠天险长
- 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
-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 拟沈下贤
- 拟意
- 念远
-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 偶题二首_小亭闲眠微
- 俳谐
- 判春
- 裴明府居止
-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门下
- 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 屏风
- 破镜_玉匣清光不
- 七夕_鸾扇斜分凤
- 七夕偶题
-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 齐宫词
- 齐梁晴云
- 青陵台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
- 清河
- 清夜怨
- 秋日晚思
- 曲池
- 曲江_望断平时翠
- 人日即事
- 人欲
- 壬申七夕
-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
-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 日高
- 日日
- 日射
- 如有
- 三月十日流杯亭
- 僧院牡丹_薄叶风才倚
- 商於
- 商於新开路
- 烧香曲
- 少将
- 少年
- 射鱼曲
- 涉洛川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
- 深宫
-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 圣女祠
- 失猿
-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汾宁宅
- 石城
- 石榴
- 寿安公主出降
- 蜀桐
- 水斋
- 思归_固有楼堪倚
- 思贤顿(即望贤宫也)
- 四皓庙_本为留侯慕
- 四皓庙_羽翼殊勋弃
- 四年…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
- 宋玉
- 送阿龟归华
-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
- 送崔珏往西川
- 送丰都李尉
-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 送臻师二首
-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
- 宿晋昌亭闻惊禽
- 隋宫守岁
- 随师东
- 所居
-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 潭州
-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
- 题鹅
-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 题汉祖庙
- 题李上谟壁
- 题僧壁_舍生求道有
- 题小松_怜君孤秀植
- 题郑大有隐居
- 天津西望
-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
- 天涯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
- 听鼓
- 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
- 同学彭道士参寥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 袜
-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 王昭君_毛延寿画欲
-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 微雨
- 韦蟾(一作寄怀韦蟾)
-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 闻歌_敛笑凝眸意
-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
- 无题(一云阳城)
- 无题_照梁初有情
- 无题_紫府仙人号宝灯
- 无题二首
- 无题二首_八岁偷照镜
- 无题二首_凤尾香罗薄几重
- 无题四首
- 吴宫_龙槛沉沉水
- 五松驿
-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
- 武侯庙古柏_蜀相阶前柏
- 武夷山
- 武夷山_只得流霞酒一杯
-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 夕阳楼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 西亭_此夜西亭月
- 西溪
- 西溪_怅望西溪水
- 席上作
-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
-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 喜雪_朔雪自龙沙
-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 戏题友人壁
- 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
- 戏赠张书记
- 细雨
- 细雨_萧洒傍回汀
-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 闲游_危亭题竹粉
- 咸阳
- 县中恼饮席
- 献寄旧府开封公(开封公,令狐楚也)
- 相和歌辞·江南曲_郎船安两桨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
- 相思(一作相思树上)
- 向晚
- 小桃园
- 小园独酌
- 晓起_拟杯当晓起
- 晓坐(一云后閤)
- 效长吉
- 效徐陵体赠更衣
- 写意
- 谢书
-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 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
-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 杏花_上国昔相值
- 玄微先生
- 谑柳
- 燕台四首·春
- 燕台四首·冬
- 燕台四首·秋
- 燕台四首·夏
-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 摇落_摇落伤年日
- 药转
- 野菊(又见《孙逖集》,题作咏楼前海石榴)
- 夜半
- 夜出西溪
- 夜冷
- 夜思(以下续新添诗)
- 夜意_帘垂幕半卷
- 夜饮_卜夜容衰鬓
- 谒山
- 一片
- 一片_一片琼英价动天
- 忆住一师
-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
- 因书
- 银河吹笙
-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 饮席戏赠同舍
- 樱桃答
- 樱桃花下
-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
-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 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
-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 咏史_北湖南埭水
- 咏史_历览前贤国
- 咏云_捧月三更断
- 幽人_丹灶三年火
- 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 有感_非关宋玉有
- 有感_中路因循我
-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
- 有怀在蒙飞卿
- 又效江南曲
-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 雨_摵摵度瓜园
-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
- 玉山
- 寓怀_彩鸾餐颢气
- 寓目_园桂悬心碧
- 寓兴_薄宦仍多病
- 鸳鸯_雌去雄飞万
- 月_池上与桥边
- 月_过水穿楼触
- 月夕
-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岳阳楼_汉水方城带
- 岳阳楼_欲为平生一
- 越燕二首
-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
- 杂曲歌辞·杨柳枝_暂凭樽酒送无憀
- 早起_风露澹清晨
-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 赠从兄阆之
- 赠歌妓二首
- 赠荷花
-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 赠句芒神
- 赠刘司户(蕡)
- 赠柳
-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 赠孙绮新及第
- 赠田叟
- 赠宇文中丞
- 赠庾十二朱版
- 赠赵协律皙
- 赠郑谠处士
- 赠子直花下(令狐绹字子直)
- 赠宗鲁筇竹杖
- 张恶子庙
-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 昭州
- 正月崇让宅
-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 滞雨
- 中元作
- 重有感
- 朱槿花二首
- 属疾
-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
-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 子初郊墅
- 子初全溪作
- 子直晋昌李花(得分字)
- 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 梓州罢吟寄同舍
-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 自贶
-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 自喜_自喜蜗牛舍
- 昨日
- 昨夜